1990 01 47-51
颈椎病生物力学发病机制实验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10.19405/j.cnki.issn1000-1492.1990.01.026
中文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摘要(Abstract):
通过后入路手术,用电阻应变片对低头位成年家免的C_(3-6)。颈椎的应变进行了在体测量,分析了低头坐姿家免不同时期的X线改变及其与应变的关系。作者认为,颈椎能否产生骨质增生与该颈椎所受应力改变的机率、应力改变的幅度及应力的作用时间有关。在诱导骨质增生中,拉应力比压应力更重要。建议人们每次低头工作时间少于某一极限或虽大于该极限但累积作用时间不长,有利于预防颈椎病。
关键词(KeyWords):
生物力学;;颈椎/放射造影术;;兔
1,382 | 233 | 11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参考文献
1. Orofins J. Bone Joint Surg (Am) 1960; 42: 853
2. 马和中.生物力学导论.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6:126-127
3. 张长江,钱民全,李宣谋 et al.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83;1:19
4. 杨阳明,于彦铮 et al.中华骨科杂志,1985;5(3) :148.
5. 许胜文,祝曙明 et al.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7;6(4) :213
6. 洪水棕,祝曙明,吴振坤 et al.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7;6(2) :75
7. Jackson R. The Cervical Syndrome. 2nd ed, Springfield: Charles C Thomas, 1958; 4-26
8. Colachis S L Jr, Bernard R et al. Archieves of Phi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1965; 11:753
9. Lees F. BMJ, 1963; 5373: 1607
10. Radim EL著(赵钟岳译).骨科实用生物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6~79
11. 谭福泉 et al.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88;4(1) :8-9
12. 赵定麟,张文明,屠开元 et al.中华外科杂志,1984;22(12) :705
2. 马和中.生物力学导论.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6:126-127
3. 张长江,钱民全,李宣谋 et al.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83;1:19
4. 杨阳明,于彦铮 et al.中华骨科杂志,1985;5(3) :148.
5. 许胜文,祝曙明 et al.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7;6(4) :213
6. 洪水棕,祝曙明,吴振坤 et al.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7;6(2) :75
7. Jackson R. The Cervical Syndrome. 2nd ed, Springfield: Charles C Thomas, 1958; 4-26
8. Colachis S L Jr, Bernard R et al. Archieves of Phi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1965; 11:753
9. Lees F. BMJ, 1963; 5373: 1607
10. Radim EL著(赵钟岳译).骨科实用生物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6~79
11. 谭福泉 et al.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88;4(1) :8-9
12. 赵定麟,张文明,屠开元 et al.中华外科杂志,1984;22(12) :705
基本信息: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1990.01.026
中图分类号:
引用信息:
[1]余家阔,吴毅文,戴先进,赵建华,魏俊.颈椎病生物力学发病机制实验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0(01):47-51.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1990.01.026.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