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2025年02期
基础医学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LUCAT1调控胰腺癌MIA PaCa-2细胞恶性机制研究

叶梦洁;瞿薇薇;骆广涛;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UCAT1对人胰腺癌细胞MIA PaCa-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LUCAT1在胰腺癌恶性进展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在线数据库GEPIA分析LUCAT1在胰腺癌中的突变及表达情况;q-PCR实验检测对比人胰腺导管细胞HPNE及人胰腺癌细胞中LUCAT1的表达水平;FISH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LUCAT1表达及分布。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LUCAT1对MIA PaCa-2细胞增殖、凋亡、耐药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基因集合富集分析比对LUCAT1参与的相关信号通路,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GEPIA分析结果显示,LUCAT1在人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q-PCR实验结果显示,人胰腺癌细胞中LUCAT1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低及过表达LUCAT1可影响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吉西他滨耐药性以及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在胰腺癌中LUCAT1影响p-Akt表达水平,并在Akt抑制剂MK-2206处理后相关功能被抑制。结论 LUCAT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MIA PaCa-2恶性进展。

2025 年 02 期 v.6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002534); 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编号:2022zhyx-C71)~~
[下载次数: 12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葡萄球菌的拮抗活性研究

翁胜男;冷贵云;刘颖;王亚武;李昕;姚杰;周强;唐伟;

目的 探索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葡萄球菌的拮抗活性。方法 利用VITEK 2 GP鉴定卡、Microflex LT MALDI-TOF质谱分析仪和16S rDNA扩增测序3种方法共同鉴定菌株种属。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不同葡萄球菌的拮抗活性;XAD16非离子型大孔树脂吸附、梯度乙醇洗脱和旋转蒸发干燥初步分离纯化抗菌活性成分。结果 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路邓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等均具有拮抗效应,抑菌指数分别为3.3、3.0、4.3、2.0、4.0、3.5、3.8和3.5。格氏乳球菌SHAMU-LG6分泌的抗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70%和80%乙醇洗脱物中。结论 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葡萄球菌具有强拮抗效应,其分泌的抗菌活性成分有望成为新型抗菌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2025 年 02 期 v.6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102460);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编号:YJS20230190);安徽医科大学校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22xkj197);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培育计划项目(编号:2021LCZD13)~~
[下载次数: 9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大蒜新素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其对下肢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欧阳欢;刘博;刘逸;查斌山;丁洋;胡先宇;陈智勇;

目的 制备负载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HMSNs),并研究其作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选择性蚀刻法合成出HMSNs,同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理化性质,红细胞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测试生物安全性。采用吸附法将DATS负载至HMSNs里,获得缓释DATS的纳米颗粒(DATS-HMSNs),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并制作DATS的累积释放曲线。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DATS组、DATS-HMSNs组),下肢缺血模型采用股动脉结扎切除法制作。测试各组小鼠肢体缺血前后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1 (MCP-1)、活性氧(ROS)、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结果 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制备出的HMSNs为中空的球形且粒径均一,DLS结果显示粒径为(226.5±11.8)nm。红细胞溶血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HMSNs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MSNs对DATS的最大载药率为27.89%,7 d DATS的累积释放率80.12%,21 d可达到97.27%。与对照组比较,DATS-HMSNs用于下肢缺血小鼠后,免疫组化染色发现CD31、α-SMA、bFGF及VEGF的水平增高(P<0.05),ELISA实验发现TNF-α、IL-6、MCP-1和ROS的含量减低(P<0.05),并且缺血后小鼠运动能力恢复满意。结论 DATS-HMSNs可以缓慢、持续地释放DATS,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2025 年 02 期 v.60 ;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KJ2020A0195)~~
[下载次数: 7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iNOS/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靳美娜;周雪利;李海波;白炜;贾楚璇;高立;任丽珏;陈青宇;王瑞;李华;魏翠英;

目的 对照观察慢性间歇低氧-复氧条件下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丝氨酸307(p-IRS1ser 307)、磷酸化蛋白激酶B丝氨酸473(p-AKTser 47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糖原合酶(GS)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iNOS/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所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实验组(CIH组),每组20只。NC组置于常氧环境12周,CIH组先予间歇低氧8周,随后恢复常氧饲养至第12周。两组均于基线、第8周、第12周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和iNOS、p-IRS1ser 307、p-AKTser 473、GSK3β、GS水平测定,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基线时,两组肝脏病理及各项观察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与NC组比较,CIH组肝脏病理出现肝血窦和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细胞核变小、淋巴细胞浸润增多并可见少量脂肪空泡,FB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NOS mRNA、p-IRS1ser 307蛋白、GSK-3β蛋白水平升高,p-AKTser 473蛋白、GS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周时,与NC组比较,CIH组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脂肪空泡增多,其它已发生的病理损伤无改善,p-AKTser 473蛋白水平升高,p-IRS1ser 307蛋白与GS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8周时CIH组HOMA-IR与iNOS mRNA、p-IRS1ser 307蛋白、GSK-3β蛋白水平正相关(r=0.874,0.817,0.872;均P<0.05),与p-AKTser473蛋白、GS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886,-0.879;均P<0.05)。结论 慢性间歇低氧可以导致肝脏病理损害,即使复氧干预也不能逆转,并可能通过上调iNOS mRNA的表达,调控IRS1/AKT/GSK-3β信号通路,从而介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2025 年 02 期 v.6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660020);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23MS08044);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1GG0219)~~
[下载次数: 16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CD151通过囊泡内化再循环调控血管通透性的机制

范诗浪;蒋卢映;章子璇;季萌萌;左后娟;刘竞搏;

目的 探究CD151通过调控囊泡内化再循环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野生型小鼠和CD151敲除小鼠分别分为WT-con组、WT-模型组、KO-con组和KO-模型组,每组6只。WT-模型组和KO-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模型,WT-con组和KO-con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造模后24 h,通过Miles实验测定肺血管通透性;将沉默CD151表达的siRNA(si-CD151)和阴性对照si-NC转入EA.hy 926细胞,分别观察基础条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刺激条件下,内皮细胞层在不同时间点对FITC-dextran的通透性;CD151敲低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行转录组测序;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CD151分布及内化;Western bolt及RT-qPCR检测CD151敲低组及对照组VE-cadherin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VE-cadherin分布及内化。结果 Miles实验结果提示,WT-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染料渗出相较WT-con组增加(P<0.01),KO-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染料渗出相较WT-模型组增加(P<0.05)。内皮细胞层通透性检测结果提示,在VEGF-A刺激30、60和120 min后,CD151敲低组对FITC-dextran的通透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内皮细胞中CD151与囊泡介导的转运存在密切关联。Western bolt和RT-qPCR结果提示,CD151敲低的内皮细胞中VE-cadherin在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在VEGF-A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CD151表达下降显著破坏细胞-细胞连接处VE-cadherin的表达,降低了CD151和VE-cadherin在核周区域的共定位。结论 CD151的缺失影响内皮细胞囊泡内化再循环,影响VE-cadherin的表达与内化活动,进而影响血管通透性。

2025 年 02 期 v.6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873535);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20CFB573)~~
[下载次数: 7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HIF-1α/BNIP3通路介导的糖酵解与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的关系

易燕;陈斐斐;谭赟;杜恒;

目的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通路的糖酵解探讨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常氧组、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常氧组HUVECs暴露于常氧(21%O_2)下培养。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用si-NC、si-HIF-1α或si-HIF-1α联合BNIP3质粒处理HUVECs 36 h,然后暴露于缺氧(1%O_2)下培养。通过免疫荧光、代谢测量、细胞活力、划痕实验、管形成实验考察细胞线粒体自噬、糖酵解以及增殖、迁移和管形成情况。出生后第7天的C57BL/6J幼鼠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对照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OIR+si-HIF-1α组和OIR+si-BNIP3组,测量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闭塞情况。结果 与常氧组比较,缺氧+si-NC组HUVECs中LC3+MitoTracker+斑点数、葡萄糖摄取和乳酸释放的速率增加(P<0.001)。与缺氧+si-NC组比较,缺氧+si-HIF-1α组HUVECs中LC3+MitoTracker+斑点数、葡萄糖摄取和乳酸释放的速率降低(P<0.01)。与常氧组比较,缺氧+si-NC组HUVECs在培养第72 h的增殖活性降低(P<0.05),并且伤口愈合面积和管形成数量增加(P<0.01)。与缺氧+si-NC组比较,缺氧+si-HIF-1α组HUVECs在培养第24、48、72小时的增殖活性降低(P<0.05),伤口愈合面积、管形成数量降低(P<0.001)。BNIP3的过表达逆转了HIF-1α敲低对线粒体自噬、糖酵解以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OIR组比较,OIR+si-HIF-1α组和OIR+si-BNIP3组小鼠的视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闭塞区域减少(P<0.05)。结论 HIF-1α/BNIP3信号通路在低氧条件下促进了HUVECs中线粒体自噬激活,其对于内皮功能和血管生成的调控有重要作用。

2025 年 02 期 v.60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9CFB401)~~
[下载次数: 24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35,363
今日访问量:0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