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与佛波酯(PMA)诱导的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将CM_(M0)、CM_(SW480-Mφ)和CM_(HCT116-Mφ)与HCT116细胞共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同时将刺激后的HCT116细胞与人源T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HCT116细胞存活情况及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用Western blot、qPCR和ELISA检测SW480和HCT116细胞中Kruüppel样因子4(KLF4)表达差异;用KFL4抑制剂肯帕罗酮(Ken)预处理HCT116细胞后,将CM_(HCT116-Mφ)和CM_((HCT116+Ken)-Mφ)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将CM_(HCT116-Mφ)和CM_((HCT116+Ken)-Mφ)与HCT116细胞共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 M0型巨噬细胞在CM刺激后,HCT116-Mφ细胞中CD11b~+CD206~+细胞比例更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更高;相比于CM_(SW480-Mφ)组,CM_(HCT116-Mφ)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CM_(HCT116-Mφ)组细胞存活最多,同时TNF-α和IFN-γ水平最低;加入Ken后,M2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及标志物均降低。与CM_(HCT116-Mφ)组相比,CM_((HCT116+Ken)-Mφ)组HCT116细胞PD-L1表达下降。结论 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通过分泌KLF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PD-L1表达,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该研究有望为提高临床免疫治疗效果提供潜在靶点。
目的 探索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收集入院手术切除的45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同时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HGC-27和MGC-803以及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hsa_circ_0002938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sa_circ_0002938可能结合的微小RNA(miRNA)及其下游的靶基因,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并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结果 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GES-1细胞(P<0.05),hsa_circ_0002938高表达组患者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期缩短(P<0.01)。敲低hsa_circ_0002938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显示hsa_circ_0002938可结合hsa-miR-342-3p和hsa-miR-503-5p,功能富集结果显示miRNA下游靶基因富集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Hippo及Wnt等多个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的hsa_circ_0002938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敲低hsa_circ_0002938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研究揭示了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进展中的潜在作用,为胃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内分泌和生殖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临床治疗多以对症处理为主。有研究揭示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形式,可能在PCO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此外,PCOS患者中存在自噬/线粒体自噬的增加,这些变化可能与铁死亡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综述线粒体自噬、铁死亡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分析了颗粒细胞线粒体自噬与铁死亡之间的串联关系,以期为PCOS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α水平与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低血压孕妇对去氧肾上腺素(Phe)升压治疗应答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择期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手术的孕妇87例,根据麻醉后是否出现低血压,以及对麻黄碱和Phe的应答情况进行分组,为:(1)麻醉0组,孕妇无低血压反应,35例,占40.2%;(2)麻醉1组,孕妇有低血压反应,对麻黄碱应答良好,12例,占13.8%;(3)麻醉2组,孕妇有低血压反应,对麻黄碱应答不良,6例,占6.9%;(4)麻醉3组,孕妇有低血压反应,对Phe应答良好,8例,占9.2%;(5)麻醉4组,孕妇有低血压反应,对Phe应答不良,26例,占29.9%。ELISA法测定孕妇外周血清和胎盘组织匀浆中CGRPα水平。大鼠正常妊娠,利血平灌胃法诱导建立低血压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妊娠组、模型+妊娠组、模型+妊娠+Phe组,每组10只。第2~6周利血平灌胃连续诱导,连续监控大鼠体质量;诱导第6周末,检测大鼠收缩压,并采集大鼠眼眶静脉丛外周血清和胎盘组织样本,测定CGRPα的水平。结果 孕妇外周血清和胎盘组织CGRPα水平检测显示,与麻醉0组相比,麻醉1~4组血清CGRPα水平升高(P<0.05);与麻醉3组相比,麻醉4组血清CGRPα水平升高(P<0.05);与麻醉2组相比,麻醉4组血清CGRPα水平升高(P<0.05)。与麻醉0组相比,麻醉4组胎盘组织CGRPα水平升高(P<0.05);与麻醉3组相比,麻醉4组胎盘组织CGRPα水平升高(P<0.05);与麻醉2组相比,麻醉4组胎盘组织CGRPα水平升高(P<0.05)。大鼠在体实验,从低血压建模第2~6周,与妊娠组相比,模型+妊娠组和模型+妊娠+Phe组体质量降低(P<0.05)。基线值各分组大鼠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建模第6周末,与妊娠组相比,模型+妊娠组和模型+妊娠+Phe组收缩压降低(P<0.05);血清和胎盘组织匀浆中CGRPα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妊娠组相比,模型+妊娠+Phe组收缩压上升(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低血压孕妇对Phe升压治疗应答不良可能与胎盘和外周血清中CGRPα水平升高相关。
母乳库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的增加,早产儿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其对应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加。母乳不仅承载着丰富的营养供给,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质、糖类等以支持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有众多的免疫球蛋白、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升、神经系统发育完善,母乳库母乳喂养是提升早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关于母乳库母乳运行现状、母乳的收集及影响因素、强化母乳的策略及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并发症等影响进行较多研究。该文主要综述母乳及强化母乳喂养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抵御环境危害的第一道屏障。皮肤老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机体内源性变化和环境因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反映了身体内部的健康状态。在皮肤老化过程中,不同细胞可能对衰老所产生刺激有不同反应。该文综述了细胞在皮肤老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皮肤老化的治疗策略,并基于皮肤老化中细胞生物活动阐述皮肤微环境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诱导小鼠心肌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6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0.1、1、10 mg/kg PS-MPs暴露组,阿霉素[DOX 5 mg/(kg·w)]组;处理8周。处理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血压、心脏脏器系数、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心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4-羟基壬烯醛(4-HNE)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水平,以及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T(cTnT)、铁死亡标志物重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重组溶质载体家族7(SLC7A11)及亚铁离子(Fe~(2+))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S-MPs暴露后小鼠心脏可见明显的空泡化、炎症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T指标水平升高;心脏脏器系数降低、血压升高、氧化应激标志物及铁死亡标志物水平升高。结论 PS-MPs暴露可以诱导氧化应激,并激活铁死亡途径,导致小鼠心肌损伤。
目的 探究使用不同剂量万古霉素(VCM)建造SD大鼠急性肾损伤(AKI)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方法 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NC)组、VCM(200、400、600)mg/kg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 d;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水平;取肾脏称重,计算肾体比;肾组织进行HE及PAS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随着VCM剂量的增加,各剂量组大鼠血清BUN和Cre水平呈升高趋势(F=3.85,P<0.05;F=9.02,P<0.01),且VCM 600 mg/kg组与VCM(200、400)mg/kg组相比Cre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随着VCM剂量的增加,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呈下降趋势(F=54.81,P<0.01),肾总重和肾体比呈上升趋势(F=11.13,F=14.43,均P<0.01),且VCM 600 mg/kg组与VCM(200、400)mg/kg组相比,大鼠体质量、肾总重、肾体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HE染色和PAS染色显示,各剂量组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VCM剂量的增加,肾损伤评分升高(F=105.80,F=28.89,均P<0.01),且VCM 600 mg/kg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肿胀、管型形成等病理损伤最严重。结论 VCM 600 mg/kg以1次/d、连续7 d腹腔注射可稳定建立大鼠AK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