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徐永君;盛慧;倪鑫;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从炎症反应学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学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失调学说、神经营养因子学说以及多因素综合作用共5个方面总结其发病机制。
强直性脊柱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吴珊珊;段振华;潘发明;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中轴骨骼,并可累及外周关节、肌腱韧带附着点及其他组织。目前A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疾病的发展规律、探索病因、预防疾病。现从患病率与发病率、性别分布、年龄分布、易感因素、流行病学挑战等方面对AS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S的相关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白癜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鲁功荣;许爱娥;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以皮肤或黏膜色素减退为特征。依据欧洲、日本、沙特阿拉伯、中国的诊疗指南,对白癜风患者进行分期、分型、分部位论证,其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光疗和手术移植等。白癜风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目前认为联合疗法治疗白癜风最为有效。
PD-L1和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吴圣;邵婧怡;王芳;范璐璐;孙国平;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51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74例转移淋巴结标本,以及2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PD-L1和PD-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关系。结果 PD-L1和PD-1在胃癌细胞及癌间质淋巴细胞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阳性率分别为60.93%和38.41%;癌旁组织不表达PDL1和PD-1;在转移淋巴结的表达与对应肿瘤组织一致,一致率分别为82.43%和87.84%。胃癌组织PD-L1和PD-1表达不相关。PD-L1表达与p TNM分期、浸润层面、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癌栓相关(P<0.05),PD-1与各临床指标不相关。结论 PD-L1和PD-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D-L1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新分子标志物,阻断PD-L1/PD-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炎性机制研究进展
潘显阳;陶金辉;李向培;该文综述了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多种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联、toll样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ATP-P2X7R通路、NALP3炎性小体等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急性炎症缓解的分子机制及秋水仙碱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新机制,为未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了新依据。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李娟;刘伟;于邦林;李潇岚;曹秀菁;目的探讨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QOL)之间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 586名学生,运用匹茨堡睡眠量表(PSQI)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别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和QOL进行评估。结果 QOL领域一般健康状况得分男生高于女生(t=2.53,P<0.01),社会功能得分女生高于男生(t=-6.79,P<0.001),其余各维度得分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QI测得男、女生睡眠质量总分分别为(5.03±2.65)、(5.57±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问题(PSQI≥8)检出率为18.3%。典型相关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QOL的第1、2对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05、0.285,前两对累计贡献率为95.63%;睡眠质量领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紊乱与QOL领域一般健康状况、精力和情感职能相关。结论睡眠质量是QOL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关措施对大学生睡眠质量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高其QOL。
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的研究
陈瑞全;吴建贤;沈显山;目的建立中文版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下肢部分和总分)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方法同时使用校标法和分布法来确定中文版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结果中文版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下肢部分、总分)的组内重测信度分别为0.997、0.989和0.997,组间重测信度分别为0.993、0.952和0.990,MCID分别为4.58、3.31和6.0。结论通过本研究获得了中文版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MCID,有助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人员识别中文版FM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疗效评定的变化值的真实性,能够确定是否符合临床意义的变化。
中国部分城乡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贾伟华;马颖;陈若陵;胡志;秦侠;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城乡社区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上海市、黑龙江省、山西省和广东省的城乡社区≥60岁老年人,采用国际多中心的痴呆流行病学研究项目(10/66)开发的老年痴呆症筛查工具和自行研制的影响因素问卷开展入户调查,并用χ2检验、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结果①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为5.20%,其中女性患病率为5.80%,男性患病率为4.30%;②高龄段、独身、健康自评差、有兄弟姐妹且不在身边、邻里关系不融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损害等因素增加了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性。结论重视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和控制,积极关注具有高龄、单身、自评状况差、邻里关系差、ADL有损害这些特征的老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母乳喂养与婴幼儿智力发育水平关联的队列研究
蔡传兰;郝加虎;陶芳标;张悦;王蒂;朱鹏;苏普玉;孙蕾;目的探讨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婴幼儿智力发育水平的关联,为促进母乳喂养及最佳持续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研究是基于孕妇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选择马鞍山市妇幼保健机构作为研究现场。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喂养模式信息,使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婴幼儿进行智力测试,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喂养方式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对婴幼儿智力发育的影响。结果调整了多种混杂因素后,与人工喂养(MF)相比,纯母乳喂养(EBF)可增加婴幼儿获得更高总发育商数(DQ)、大运动发育商数的可能性,几乎纯母乳喂养(AEBF)可增加婴幼儿获得更高精细动作发育商数的可能性。与从未母乳喂养相比,其他母乳喂养持续时间(DABF)达到5~6个月可增加婴幼儿获得更高的总发育商数的可能性,母乳喂养为主持续时间(DEABF)达到3~4个月及DABF达到3~4、5~6、>6个月时均可增加婴幼儿获得更高的精细动作发育商数的可能性,DEABF达到3~4个月及DABF>6个月时可增加婴幼儿获得更高的语言发育商数的可能性。结论选择母乳喂养及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尤其是母乳喂养时间达到5~6个月及以上时将有益于婴幼儿的智力发育。